索引号: | 4311280016/2023-01014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新田县自然资源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新田县生态修复规划公告简本
根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完成《新田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该规划历经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审查审核等程序,已由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及批复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新田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区域,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为2035年。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筑牢湘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高标准打造我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机制,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
(二)阶段目标
到2025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有序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高,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屏障稳步筑建。
到2035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区域生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持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之城基本建成。
三、总体布局
(一)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按照新田县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基于生态系统评价,统筹
考虑“点、线、面”生态网络的完整性,传导落实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建议新田县属于湘江流域生态修复区(Ⅱ)中的湘江中上游生态修复区(Ⅱ-2),衔接永州市国土空间修复规划的修复分区表,新田县属于南部道江盆地丘陵生态修复区,主攻国土综合整治、水灾害防护工程和石漠化防治;立足新田森林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及生态发展等区域差异,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田“一核一心两带多点”现代生态发展立体空间格局。
“一核”:是指福音山生态核心,以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生态屏障,辐射全县,保障全县的生态安全,是新田县的生态安全核心。
“一心”:是指新田县的中心城区,是全域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的核心。构建空气、水环境优质、绿色空间充足、城市建设格局合理的美丽城镇。
“两带”:是指以沿着新田县域内主要河流-新田河形成的贯穿全域的自然和复合生态廊道;以及连接西南部生态节点的观音山生态修复带。
“多点”:即新田县内的自然保护地,包括湖南新田大观堡国家石漠公园、湖南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新田秀峰岭县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新田县新田河省级湿地公园。
(二)生态修复分区
将新田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分区进行叠加,并辅以新田县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进行修正,对各类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结合新田县处于省级规划湘江流域生态修复区(Ⅱ)中的湘江中上游生态修复区(Ⅱ-2),处于市级规划南部道江盆地丘陵生态修复区,最终确定全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3个区域:北部金陵-福音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区、东部-中部新田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西南部观音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修复区。
(三)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将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湿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突出,且生态环境极脆弱区域,县域明确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对县域生态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地区(河流、湖泊等)划为新田县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区域,并参考永州市国土空间修复规划的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划定10个重点区域。
1. 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
通过土地平整、排灌设施完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方式对耕地进行提质改造。主要分布在金盆镇。
2. 库区生态修复重重点区
通过对水库周边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截污沟及人工湿地建设,改善水生态环境。主要分布在金陵镇、门楼下瑶族乡、石羊镇。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区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消除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治理恢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使其与周边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在保证地质环境 稳定基础上,修复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结合植被恢复和山体修复,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增加绿化面积。主要分布在大坪塘镇、龙泉镇、石羊镇。
4. 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区
通过合理安排农、林、副各业用地,布置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对黑臭水体及沿河的排污企业进行治理,达到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流域水土资源。主要分布在金盆镇。
5. 森林质量提升重点区
实施封山育林和补植补造,坚持造管结合,实现增绿扩绿。继续实施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和封育管护工程。主要分布在龙泉镇、门楼下瑶族乡、陶岭镇、新隆镇。
6.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
区域重点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大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修复和建设生物繁殖迁徙的生态廊道。主要分布在金陵镇、龙泉镇、门楼下瑶族乡。
7. 湿地恢复保育重点区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开展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监测巡护。主要分布在骥村镇、龙泉镇。
8. 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区
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城市绿化、园林化,推动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主要分布在骥村镇、枧头镇、三井镇。
9. 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
主要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优化森林结构,实施主要支流重要河段防洪治理,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主要分布在三井镇、石羊镇。
10.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
统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精准提升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提高农田生态质量,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主要分布在大坪塘镇、骥村镇、枧头镇、金陵镇、金盆镇、龙泉镇、三井镇、石羊镇、陶岭镇、新隆镇、新圩镇。
四、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重点任务
1. 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
重点保护新田北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山体区域和新田河上游源头的金陵水库、肥源水库水域,以及主干河流廊道,结合“双评价”生态保护性评价极重要区域,通过林地、河流廊道链接重要生态板块,构建新田生态网络,着力构建新田“一核一心两带多点”现代生态发展立体空间格局。
2. 生态空间修复
(1) 推动湿地生态修复管理
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新田县湿地资源丰富,已建成的湖南新田河省级湿地自然公园调整优化后总面积为480.03公顷,仅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48%,急需加大保护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到2025年,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控制等措施,使全县8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修复相关制度体系,实施湿地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构建湿地监测评价与监管执法联动机制。
强化湿地管控。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岸坡生态整治加固以及规范河道、湖库湿地底泥处置等措施,着力解决河湖、乡村小微湿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退化湿地修复。重点针对湿地功能退化,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2) 加强森林生态功能修复和森林防灾减灾控制
建立林长制,改革完善林业体制机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科学的林业发展新机制。积极开展主要造林树种、乡土树种以及珍稀濒危树种、生态修复、木本中药材、经济林果、草品种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等;提高造林良种苗木使用率。实施退耕还林、
开垦地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修复措施,提高防护林质量,提升生态功能,为新田县的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
强化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系统、队伍与装备能力、林火阻隔系统、应急道路、重点防火区域5G基站等建设。形成完备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大幅提高森林消防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森林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火设备标准化、扑救工作科学化,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基本形成,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实现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9‰以内。
(3) 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
加强保护国际关注物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并保护新田县特有稀有物种、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到2025年所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强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合理开展迁地保护。建立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体系,有效控制外来入侵物种。
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对生长受到威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采取拯救措施,保护或者恢复其生长环境,组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疫源疫病监测站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
(4)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明确预防措施。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明确生产建设活动
的限制或禁止条件,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提高林草覆盖度和水源涵养能力;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限制或禁止措施,重点预防区生产建设活动限制或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措施,利用低丘缓坡垦造耕地严格控制在海拔300米以下,新垦造耕地禁止顺坡耕种等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工程与生
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综合运用土地整治、土
壤改良、植被恢复、生物修复、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性耕种、封山育
林等措施,加强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规范水保区林木采伐及抚育更新管理措施,在25度以上的陡坡
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优先建设公益林;种植经济林的根据当地实际
情况,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种植模式,并按照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采取保护表土层、降低整地强度、修筑蓄排水系统、坡面植草、设置
植物绿篱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在5度以上不足25度的荒坡地垦造耕地,采取修建梯田、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系统、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
完善监测体系。建立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开展水土保持实时遥感监测,对水土流失重大危害进行及时预警预报,开展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水土流失调查、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动态监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和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监测,定期公告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5) 加强石漠化治理
根据新田县自然气候条件、石漠化成因、经济社会状况、石漠化的可治理性以及治理措施的差异性和生态功能定位等,因地制宜地安排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提高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覆盖率,对石漠化土地通过采取植被管护、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与种草、严重陡坡耕地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及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生物措施,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建设。
(6) 加快治理历史遗留矿山
重点对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级各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城镇规划区及周边历史遗留砂石土矿山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生态修复治理,采取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措施,对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开展综合整治,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原则,因矿制宜,优化治理,实现新增土地、景观再造、地质灾害防治等综合成效,全面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7) 加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
加快建立治污设施运行维护、河道保洁清淤、农村保洁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推进流域面积5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8) 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新田河、日东河、日西河等重点河流廊道生态修复试点。建设生态护岸,开展河道水岸绿化和生态修复严禁对重要河流两厢削坡种植,实施退耕还河,在河道两侧种植乡土乔木+灌木缓冲带,控制水土流失。积极推进水环境生态修复保护,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就地和迁地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3. 农业空间生态修复
(1) 开展农用地整理项目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和改造;实施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建成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加快优质耕地规模化和集聚化,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开展建设用地整理
推进农村居民点撤并复垦。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总量,优化村庄用地布局,逐步对“小、闲、散、远”及发展潜力较弱的农村居民点实施撤并复垦,引导人口、资源要素向城镇和中心村流动,集中力量建设区位优势好、辐射能力强、经济基础好、人口规模较大、设施配套全的村庄集聚点;同时,将农村居民点复垦后与周边耕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导农业规模化经营。
全力盘活村庄闲置低效土地。对于村庄内闲置的建设用地、低效用地,用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旅游业等新业态;对于闲置的农用地,进行土地流转,成立农业合作社。
(3) 扎实推进农业面源点源污染治理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健全化肥、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持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解决好农膜残留问题,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实施生物防控、理化诱控和生态调控技术。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推进粮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控与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分区分类管理和源头控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削减农业源总氮、总磷排放量和减少氮磷进入水体环境,加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4) 推进农村风貌改造提升
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支持新建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加大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消除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整村推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八化”工程。加强庭院环境整治,修复残旧院墙,优化提升庭院功能布局。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创建为载体,持续常态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行动,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开展植树造林种花,鼓励有条件农户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打造前庭后院、鸟语花香的风貌。
4. 城镇空间生态修复
(1) 城镇内部增绿补绿,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
新田县绿量的总体不足及绿地格局的破碎化是当前城市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城市现有绿地,优化城市绿地布局,规划建绿、拆违增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建设各类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同时在加强城市内部绿地建设时,完善绿地防灾避险和城市雨洪调蓄功能,以应对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紧急救援、蓄水调峰等事件的临时空间使用需求。
(2) 织补城镇破碎空间,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服务功能优化
织补城市破碎绿色空间,保证绿地系统的完整性。推进城乡一体绿地的规划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等工作相结合,通过规划建设环城绿化带、生态廊道,让破碎的斑块连接成一体,促进生物多样性,让城镇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镇。
(3) 综合治理城市水系统,发挥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率
加强水系统的综合治理,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念,科学构建安全、健康的城市水生态系统。结合新田县发展要求和人民生活需求,充分发挥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率,尽可能采取人性化场所的构建、环形步行桥串联缝合破碎空间、设计符合地域特色的人性化设施、促进蓝绿空间融合等措施,构建自然、宜人的滨水环境。
(4) 分类整治城镇破损山体,合理确定修复措施
以重构生物栖息环境、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对生物资源保护要求较高或视觉敏感度较高的采石场废弃地和分布于森林公园、自然林地、水源保护区周边等生态资源集中分布区域的破损山地进行修复,使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并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以再生利用模式为主,对地质条件稳定、交通可达性高的采石场废弃地及城区周边交通区位较好的破损山地进行修复改造,使其具有度假休闲、商业经营、公共活动等功能,创造社会经济价值,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重新焕发生机。
(5) 在安全评估和修复治理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棕地利用
通过景观再造来修复和重新利用城市棕地是近年来棕地修复的常用模式,它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的有机结合,将废弃地改造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生机的旅游用地、居住或商业用地、新型都市工业用地或农业用地,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再造转化成为城市公共景观空间。
(二)重点工程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生态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和恢复能力,在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共部署10类重点工程。
1. 新田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工程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加强动物救护站、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等建设,最大限度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开展生物生境恢复,逐步扩大生物多样性保存空间。加大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支持力度,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构建河流生态涵养带,推动河流岸线生态恢复,发挥流域的洪水调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以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区保护为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提升林草灾害防控水平,强化外来入侵生物防范,加强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实施区域为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新田河湿地公园
2. 矿山生态修复类重点工程
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修复为辅,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方式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将其修复为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优先安排对矿山损毁土地和破坏生态影响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城市环境等复垦和修复项目,及时对区域内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区域绿色发展转型之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价值实现。
3. 森林质量提升重点工程
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为目的,在新田县积极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花卉苗木、林木加工产业及油茶、林果、茶叶等经济林产业,加大林种和树种结构调整,增加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比重,营造近自然林分。加强森林碳库保护,提高森林固碳增汇能力。
4. 湿地恢复保育重点工程
通过退化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恢复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全面保护湿地资源,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制度,开展退耕还湿、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工程,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以乡村为主体,积极开展小微湿地建设。
5. 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对新田河、日东河、日西河等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措施与水保监测等非工程措施,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状况。
6. 库区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重点加强水库周边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截污沟及人工湿地建设。
7. 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通过人工造林、人工植草、封山育林以及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等措施,积极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8. 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促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开展村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
9. 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工程
积极推进现有耕地提质改造,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保持和增强耕地生态功能,改善耕地环境。
10. 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强化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加强防护林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新田人民政府关于《新田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