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280016/2025-30015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2022年12月22日在新田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新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坚
李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二十大”胜利召开,“十四五”规划稳步推进,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多变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基调,稳投资、保民生、优结构,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推进的良好局面。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0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3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地方税收收入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5.05%;全县存款余额达到145.4亿元,同比增长15.5%。一二三产业比调整为25.0:16.2:58.8。
(一)产业发展持续给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1.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一是保供稳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6.47万亩、蔬菜22万亩、大豆6.2万亩,出栏猪牛羊70万头,出笼家禽1200万羽。累计种植油茶4万亩、中药材4万亩;种植烤烟5.5万亩,收购烟叶11.53万担,完成烟叶税收4125万元。二是产业持续发力升级。东升农场总部经济、现代农业集团生猪一体化、亿丰现代农业产业园、金盆沃柑示范产业园、白茶种植加工一体化等重点农业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大坪塘柑橘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28个、远鸿等特色产业食用菌项目10个、石塘油茶等特色产业标准化项目6个。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农机及智能化设备73台次。成功列入2022年全省水稻机插机抛秧作业服务补贴项目县。三是品牌效应日益增强。注册新田大豆、三味辣椒地理标志2个,“新田五月黄”、“顶尖”“竹家乐”等知名商标18个,打造村级品牌60个。创建东升蔬菜、潭田大豆、远鸿食用菌等7个省级农林园区。认证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基地16个。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省级7家市级24家。发展农民合作社859个、种养大户611户、家庭农场215家。
2.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一是集群发展成效明显。新签约投资5000万以上的有信继善锂电池生产、飞鹏锂电池生产等21个项目。群翰科技、精时钟表配件生产、无机非金属等新材料生产(新煜田)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招商引资活力增强。全年利用内资34亿元、外资554万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28亿元。引进“湘商回归项目”24个,锂电池项目有友方锂电池生产、芃亚锂电池生产、聚黔锂电池生产等,旅游项目有温德姆五星级酒店等,新材料有年产2000吨改性松香树脂项目等,光伏风力新能源项目有龙源风力发电、大唐光伏发电、五凌光伏发电等。三是园区建设推进有力。全面推进调区扩区工作,核定开发区面积423.64公顷。处置厂房5.8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9.2万平方米。群瀚科技、普瑞达申报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永顺木业、闽新板材、德力重工等3家企业通过省级“小巨人”审核;和祥润等2家企业通过省级“小巨人”复审。
3.现代服务业稳定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4.1%。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389.48万人次,同比增长10.99%。出台《关于鼓励全县各基层工会积极参与消费帮扶的通知》等一系列帮扶措施。积极开展消费活动“家电惠民工程”、建设润兴城(华农小镇)、家博城等夜间经济圈。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0亿元。创建东升农场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促进大宗商品销售,全年销售房屋面积15.23万平方米。欢乐世界游乐园项目、东升农场研学基地、东莱湾天鹅湖生态水上乐园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1.“一主一特”产业凸显。实施产业项目46个,占总数(118个)的39%;产业开发区内“一主一特”产业企业达84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0.8%。“新材料、新能源”主导产业。形成以德润、晟鑫如泰、普力达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镁鑫锂电池、舍子源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构建我县新材料新能源主导产业,新田“新材料新能源之都”初具雏形。硒锶资源及智能制造传统特色产业。形成以龙昶机械等企业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特色产业,以恒丰米业等企业为代表的富硒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吉星家居等企业为代表的林产工业产业,中国500强企业鲁丽集团落户新田,打造新田百亿林工产业。
2.重点项目建设创新高。全年实施省级重点项目3个,有史以来省级项目最多一年,其中湖南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60亿元,正在进行厂房主体建设;德润、桂新高速有序推进。市级重点项目23个,完成投资84.38亿元,占年度125%,其中鼎瑞新能源科技年产10000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九峰山风力发电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县级重点项目118个,总投资为429.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4.95亿元,其中毛俊水库新田灌区配套、标准厂房建设、中国中部家居博览城、新华北路(新华西路-犀牛路)、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坪塘社区农旅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快速推进。工业新城学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现代农业开发、中广核储能电站、富硒农业产品加工园、三占塘富锶矿泉水、古民居保护和修缮、城乡供水一体化、民兵训练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3.争资上项后劲更足。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4.5亿元,同比增加3.4亿元。经发改口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0个,较大的有舂陵河新田段治理工程、 新田县新田河流域(县城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招待所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城东烟草站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专项债项目4个,发行专项债券资金4.06亿元。分别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污水处理厂搬迁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人民医院检验体检中心整装提质提能建设项目、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1. 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继续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分 18 批纳入监测对象 750 户2553 人,落实政策保障累计2552户,享受两项补贴共(低保、残疾人)326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劳动力1680人,向脱贫户、监测户新增投放小额贷款6939万元,实施财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678个。
2.加强规划引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科学规划空间编制。坚持规划优先、规划引领,完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优化专项规划,有序推进自然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编制“一县一策”等专项规划。二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等专项行动,实施南岭山地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新田河三期、舂陵河新田段治理、新田河流域(县城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提升城乡宜居水平。三是人居环境持续优化。PM2.5、PM10年同比改善3.5%、5%。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类别100%持续达到II类水质标准,纱帽岭、大历县和金陵水库水质全面达标。加大10.17森林火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县城垃圾中转站、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等项目已基本完工,新建改厕 1874 户,全面推进G215和高速公路连接线沿线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
3.稳推城乡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品质。一是推进市政建设。新嘉大道、东溪街南(云梯路-德恒路)等5条“断头路”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秀峰街南、新华北路、三里亭路等3条路年底通车。城关粮站老旧小区改造、老工会停车场等项目已竣工。中山片区城镇改造项目(三期)、社会停车场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完善城乡路网。建设完成旅游资源产业路56.33km、连村路5.4km、乡镇通三级路2km,危桥改造项目4座,公路安防项目52.91km。S229S227新田县关口至黄沙溪公路、S228新田县城至竹林坪公路县城段(环城东路)等干线公路有序推进。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完成水井窝等9个历史遗留矿山和36个砂石土矿关闭退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枧头下富村等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完工,89个农业产业小农水建设全面完工。
(四)重点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动青云集团市场化,严格执行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对不符合我县生态主体功能区的产业一律予以禁止。
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出台了《新田县工程建设项目“极简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个体工商登记实现30分钟内取证,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有效提高审批效率;办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148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103件,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事项核准47件。
3.民生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新田县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执行“双减”改革。出台《新田县义务教育学校学科书面作业设计指南》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三是商事制度改革。开展服务企业项目活动,推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试点。四是落实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全县依法依程序发放《农村宅基地批准书》400余本。
(五)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一是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今年累计就业完成95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教育条件逐渐改善。职业中专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芙蓉学校南校区、一中南校门建设项目已动工。新圩中心小学综合楼主体已建三层。完成石羊中学、茂家学校等校舍、校园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等提质改造。三是民生保障逐步健全。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发放城乡低保金15.48万人次4709.8万元,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2.39万人次1256.9万元。完成千马坪、磨刀岭等老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场馆、殡葬一体化建设等项目。四是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新建金陵和高山两所集中隔离点,成立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控等19个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提质改造、中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设、人民医院检验体检中心整装提质提能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
全年,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趋稳,同时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一是经济持续上升的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优,GDP支撑基础较为薄弱,保持增长的压力较大,规模企业培育不足,标志型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二是民生保障凸显乏力。养老问题尖锐突出,教育、医卫、文旅等方面缺口仍然存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三是发展基础有待提升。园区储备土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全县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且产业均衡化发展,主导产业集群效应不强。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2023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决策部署,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盯提升省市高质量发展新田贡献能力的目标,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落实“三区两城”部署,聚力打造“三区四地”,坚持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新田。
(二)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06.7亿元,同比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定任务,抓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运行。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抓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们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努力:
(一)聚力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1.加强项目谋划。谋划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实现一期、新能源产业园锂电池生产、中广核储能电站、桂新高速等4个省级重点项目。市级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2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6亿元。县级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4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
2.加强项目争引。切实把握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燃气更新改造、社会事业,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资金 0.8亿元以上。持续对接园区基础设施、城乡供水、卫生健康等领域,争取发行专项债资金4亿元以上。继续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为重点,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引进资金25亿元以上。
3.全力推进项目。桂新高速、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职业教育培训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芙蓉学校南校区、公办幼儿园、新嘉大道(田家路-公园西路)、石羊等15个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温德姆五星级酒店、污水处理厂搬迁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门楼下、骥村风力发电、工人文化宫、康宁专科医院、金十公路加快推进。推动推进信继善、聚黔、聚锂美、友方、飞鹏等锂电池生产项目、中广核储能电站竣工投产。
(二)聚力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抓好创建“五好”园区。一是强化用地保障。大力推进调区扩区,完成省级批准,开发区工业用地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以上。完成征地任务30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亩。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5万平方米,推进日处理5000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园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园区东溪街、环城南路、鲁丽物流园、新能源产业园建设,解决园区交通、物流、标准厂房瓶颈问题、农贸市场、幼儿园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全力抓好产业培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家、2家、1家。建设闽新阻燃板材、新煜田特种陶瓷制品、晟新如泰聚乳酸改性材料制品研发,成立德润产业园博士工作站。
(三)聚力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做好稳产保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万亩,种植蔬菜22万亩。生猪出栏60万头,发展家禽1000万羽。二是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水稻高速插秧机、收割打捆一体机等农业机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农村五小水利设施、美丽乡创建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冷链物流运输仓储等项目开工实施。三是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以上,创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打造乡村建设新田样板。
(四)聚力城乡融合,打造新型城乡关系
1.加强城乡规划统筹。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一县一策”等专项规划的协调衔接,加快规划成果编制审查和报批工作。
2.加速推进城乡建设。一是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大提升,完成三井、石羊等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县城垃圾中转站正式运营;启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盛世龙岸溢流及主管修复项目,推进城区空白区污水管网建设、厕所革命。二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步伐,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县城巷道管网改造双胜河片区开发项目,同时将把旧改、棚改工作与城市排洪排涝、绿化亮化美化、消防通信防雷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工作有机结合,区域推进,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亮点。三是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打通断头路,推动城区路网贯通进程;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社会停车场、粮食仓储项目、充电桩、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同时加强农村建房和城市自建房的规范管理。
3.加强城乡综合管理。重点整治市容环境中的乱停乱摆、马路市场等乱象,推进社会生活噪音治理,持续推进道路扬尘治理;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巩固城乡客运一体化成果向客货邮融合纵深发展,持续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清零”、“顽瘴痼疾”等行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五)聚力绿色低碳,厚植生态文明优势
一是做好水污染攻防治。加快园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整顿入河排污口,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现象。巩固深化“千吨万人”饮用水源整治成果,推进“千人以上”饮用水源问题整治。全力推进金陵水库上游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新田河及其支流水生态修复工程、新田河中游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二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强化PM2.5和臭氧的双控机制,组织开展七大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年内持续稳定达标。对水泥、砖瓦、采石、混凝土搅拌场、建筑工地和道路渣土扬尘、燃煤锅炉、餐饮油烟、重型柴油货车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开展历次环保督察指出问题整改、省市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
(六)聚力改革创新,力促开放内外融合
一是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五好”园区建设二十条措施》,推动园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园区版。二是稳步推进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推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机制。三是加速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全面完成2023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全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方式改革和DIP付费改革。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和支付改革。四是统筹推进其它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农村教学点优化提质改革。深化政务服务“一件事一件办”改革,乡村振兴月例会制度改革,“养联体”养老服务改革工作。
(七)聚力民生保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是稳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500人次以上,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大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2000人以上。二是优服务。建设芙蓉幼儿园、晓日幼儿园。对现有公办幼儿园、大坪塘中心校等学校提质改造。完成人民医院感控大楼、中医院新综合楼、妇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并投入使用。规划设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建设。创建国家3A级景区小源会议旧址,加快东莱湾天鹅湖生态水上乐园、欢乐世界游乐园等项目建设。三是保民生。龙泉、骥村敬老院等特困供养机构提质升级,稳步提升兜底养老服务。
全面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人防、退役军人、应急管理、移民、禁毒、史志、保密、档案、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以更开阔的思路、更务实的作风,奋力完成各项计划目标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新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