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280016/2025-29371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新田县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2025年新田县政府预算公开
目 录
第一部分 预算报告
第二部分 相关说明
第一部分 预算报告
关于新田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9日在新田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刘力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提出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不断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纵深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大抓落实、勇立潮头,全县财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64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7.66%,比上年完成数增长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67.56%。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399882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64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450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41042万元(其中新增债券5600万元,再融资债券3544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3583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24008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96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399882万元,其中当年支出34530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9380万元,上解支出465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543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23419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8748万元,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68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污水处理费收入318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817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692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959万元。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234197万元,重点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专项债券还本付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1760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8565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2156万元,其他收入806万元,转移收入95万元,利息收入13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6367万元。收支相抵,本年结余5393万元,滚存结余40480万元。
分险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4498万元,支出24498万元,滚存结余360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262万元,支出11869万元,滚存结余36875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0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1万元,主要用于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方面。
(五)转移支付资金情况和政府性债务情况
2024年,预计中央和省下达我县转移支付资金224504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20517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9327万元。下达新增政府债务资金748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资金5600万元,专项债务资金69200万元。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53642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23603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12820万元,控制在省定限额以内,风险总体可控。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预算执行成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田财政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锚定“三区四地”美好蓝图,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为加快建设和美新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稳字当头,持续抓好收入管理,努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勤征细管增收入。拓展财税共治格局,制定出台《新田2024年税费精诚共治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以政府办、税务、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发改、科商工信等20个部门为成员的新田县税费精诚共治工作专班,建立了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情况相互通报的工作机制,疏通税款流通渠道,实现税收“颗粒归仓”,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财政收入规模迈上新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完成71649万元,比上年增长3.20%。制定出台《新田县2024年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新田县非税收入征管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3243万元,同比增长19.61%。二是稳固财源促发展。培育骨干税源、壮大实体经济,积极涵养财源、挖掘拓展新税源,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全年拨付资金285万元,用于市场主体培育,2024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6468户,安排资金1460万元,支持实施稳岗就业培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探索财银企支持模式,通过“潇湘财银贷”为企业新增融资2450万元、贷款余额5810万元,“农担贷”新增685万元、在保余额7075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遗余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年完成减税降费43598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产业发展基金投入,支持“一主一特”产业发展,全年安排企业发展资金9829万元,重点支持湖南鲁丽木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全力稳住全县经济大盘。三是争资上项强动能。汇报抢抓中央发布的稳经济大盘“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出台《新田县2024年争资上项考核办法》,明确目标及奖惩办法,精准发布争资跑项的“指令”,充分调动各部门上争项目和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效明显。2024年共争取上级资金334746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新增债券资金39100万元,置换隐性债务债券资金35700万元,再融资债券35442万元,为全县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积极组建和美乡村试点项目申报专班,科学选择潭田等6村为试点区,高质量完成申报材料,多次到省财政厅汇报争取,使我县成功入围全省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名单,获得省财政补助资金3000万元。
(二)精准施策,统筹兼顾发展与安全,全力防范风险稳大局。
2024年,全县民生支出29437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25%,今年以来,剔除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因素后,库款保障水平均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是牢牢守住“三保”底线。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做好县级“三保”工作的通知》要求,抓实抓细“三保”等重点支出保障工作,确保“三保”等重点支出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优先地位,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干部职工工资和单位正常运转支出足额落实到位,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守牢“三保”底线。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实行“一企一策、一债一策”,明确到期债务的化解主体和责任人,逐项落实到期债务的化解路径和资金来源;坚守不新增隐性债务底线,合理新增政府债券,确保法定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核定债务限额内。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严格落实《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办法》,在确定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前,从资金来源、可行性、收益性等多方面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切实防范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抢抓国债资金化债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偿还即将到期和利率较高的隐性债务。2024年共争取置换隐性债务债券资金35700万元,节约利息资金800余万元,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三是守紧守严支付风险。加强库款日常监控,根据库款规模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合理安排各项支出。财政部门每月月初科学编制当月资金用款计划,及时掌握支出动态,保证单位日常支出正常清算。今年以来,库款保障水平均处于财政部规定的合理区间。四是坚决维护财经秩序。自觉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建立健全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协同机制,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共发现问题线索105个,涉及资金58.45万元。坚决查处财政、财务、会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三)为民服务,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尽力而为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统筹运用减税降费、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多方式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拨付就业资金2231万元,实现新增就业45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5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稳定在100%,支持职业技能培训731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为71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60万元,为7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5万元。54个创业主体获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拨付脱贫小额贷款贴息1016万元,解决了2800多个小微企业和个人产业发展贷款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二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支出责任,全年安排教育支出73297万元,同比增长1.2%,确保教育支出稳步增长。拨付6042万元,足额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公用经费;拨付931万元,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提质改造等建设;安排改善高中办学条件资金860万元,用于县一中徐特立项目建设;拨付2902万元落实教育资助及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助政策,实现所有贫困学生应助尽助;拨付421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继续推进营养餐改善计划。三是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按政策要求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支持深化公益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拨付各类卫生资金24712万元。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640元/人提高到670元/人,支持33.1万名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由89元/人提高到94元/人;支持4万余名特困供养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90岁及以上老人、计生“四类”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监测对象等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7511名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社会保险提标扩面政策,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拨付各项养老保险金及医疗救助金3984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均调待提标20元、119元。拨付社会救助资金1416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年分别由5004元、7800元提高到5400元、8400元;农村特困人员、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每年分别由6505元、10140元提高到7020元、10920元;社会散居孤儿、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月分别由1100元、1500元提高到1150元、16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分别由80元提高到90元,困难群众及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兜底保障。
(四)多措并举,纵深推进财政改革,大力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能,及时落实中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部署,纵深推进财税管理改革。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通知》的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认识过紧日子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严把预算支出关口,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非必要支出,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项目资金,严控行政运行经费、信息化建设、编外人员、政府购买服务等支出,真正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将节约资金用于“三保”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支出。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21个,预算金额27119万元,成交金额23660万元,节约财政资金3459万元,节约率12.9%。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采购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62个,占采购项目总数的51.2%。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定《新田县财政局“绩效巩固年”行动实施方案》,全方位提升我县绩效管理水平,实现“两个全覆盖”,打通数据壁垒,形成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的全链条绩效管理,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监控,组织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对439个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双监控”,及时纠偏,确保目标达成。全年共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项目4个、绩效运行监控项目4个、事后绩效评价项目12个,将绩效评价前移,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用性,杜绝财政资金的低效、浪费。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利刃”作用,探索“评审+”模式(对工程领域实行财评初审,审计复核的工作模式)工作成效突出,全年完成评审项目738个,送审总金额99530万元,审定总金额79998万元,审减总金额19532万元,平均审减率19.62%,大幅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杜绝财政资金的低效和浪费。三是盘活存量国有“三资”。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指导意见》(湘政发〔2024〕14号)规定,2024年底预计收回结余指标5708万元,有效缓解财政支付压力。出台国有资产相关工作方案,完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资产盘活长效机制,分类盘活国有“三资”,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全年全县国有“三资”完成盘活入库收益及盘活化解债务共计154917万元,国有“三资”改革完成度38838万元。
(五)党建引领,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打造素质过硬财政队伍。
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把严的要求落实到财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以管党治党新成效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牢牢把握财政工作政治属性和财政部门政治定位,常态化开展政治机关意识和政治忠诚教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坚定信仰、对党忠诚,做到县委、县政府有安排、财政部门必有落实。二是强化正风肃纪。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教育财政干部把纪律规矩“印”在脑中“刻”在心里,筑牢廉政思想防线。聚焦预算安排、项目评审、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梳理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点,完善财政内控制度体系,不断扎牢制度“笼子”。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推进财政人才库建设,实施财政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组织财政系统各级干部加强专业化培训和实践锻炼,让干部在艰苦一线和重大攻坚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发挥量化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2024年,全县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财政运行管理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财政增收后劲不足,挖潜空间逐步缩小,财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支出规模快速增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腾挪空间越来越窄;政府债务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任务艰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逐步加以解决。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做好预算编制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要按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聚焦重点改革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紧紧围绕“三区四地”建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持续做大做强“一主一特”县域经济产业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质量“五好”园区,扎实推进我县高质量发展。
(一)2025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土地市场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从财政支出看,兜牢“三保”底线,弥补养老金缺口,债券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逐年增长;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领域还存在短板;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领域投入需要保持一定力度。总体来看,2025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既要看清发展大势,始终坚定信心,又要把握环境变化,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着力推进“三区四地”建设,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为新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防范风险。预算编制要保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结合财税政策和2025年全县财政运行情况,分析研判2025年财政收入形势,与单位履行职能相协调,与本级财力相适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合理编制预算,不超过财政可承受能力上项目、搞建设,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和项目,除中央、省级层面有明确规定外,2025年度原则上民生政策不再提标扩面。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任务)和重点支出的需要。坚持精打细算,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按照“三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大事要事支出、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的次序,并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全县部门预算。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把有限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零基预算,硬化约束。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入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绩效为核心。在保证各单位运转经费基础上,逐步取消单位各种专项工作经费,集中财力来办好我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紧要事。严格落实“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原则,预算执行过程中,除抢险救灾、落实重大民生政策等特殊事项外,其他一般性支出县财政一律不予追加。
4.厉行节约,讲求绩效。严格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通知》的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认识过紧日子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严把预算支出关口,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非必须支出,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项目资金,严控行政运行经费、信息化建设、编外人员、政府购买服务等支出,真正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统筹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落实人大决议、问题整改和财政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四)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4%以上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目标为74499万元,其中:税收收入预计52149万元,非税收入预计22350万元。
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预计32668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49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1638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20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543万元。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326680万元,其中当年支出318138万元,上解支出465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88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支出的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45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下同)5.2%;公共安全支出11601万元,增长5.3%;教育支出73765万元,增长1.5%;科学技术支出9369万元,下降1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229万元,下降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699万元,增长11.9%;卫生健康支出23414万元,下降2.2%;节能环保支出8361万元,增长4.8%;城乡社区支出4097万元,增长222.6%;农林水支出49818万元,增长2.3%;交通运输支出7449万元,增长16%;资源勘探信息支出541万元,下降16%;商业服务业等支出533万元,下降9%;金融支出40万元,下降71.4%;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093万元,增长1.5%;住房保障支出10032万元,增长2.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198万元,下降4.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64万元,下降0.4%;债务付息支出9877万元;预备费6000万元;上解支出4653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57106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5890万元,下降9.35%。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5936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5260万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等方面。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0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400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建设等支出。
污水处理费收入670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230万元。主要用于污水处理支出。
202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57106万元,支出预计37106万元,调出资金到一般公共预算200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49265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2204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6322万元,其他收入581万元,转移收入151万元,利息收入17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4183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7426万元,滚存结余51367万元。
分险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05万元,支出27576万元,滚存结余577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661万元,支出14263万元,滚存结余45591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26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260万元,主要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支出。收支相抵,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做好2025年全县财政工作举措
2025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努力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固本强基,夯实收入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多措并举争资金。全县各部门继续加大协调配合力度,想方设法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用好用足中央超长期国债、专项债扩容、中省预算内投资和隐性债务置换等政策空间,优化投向结构,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做深做实债券项目谋划储备,持续强化专项资金项目投后管理。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发挥协同效应,充分释放政策效能。二是持之以恒培财源。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将财源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构建全县上下齐抓财源建设的工作格局。支持推进招商引资,立足新田县情,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谋划项目,着力引进培育骨干企业。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充实产业发展资金,创新扶持方式,突出扶持重点,提升企业财税贡献能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多渠道挖潜增收。创新征管机制,转变征管方式,加快推进涉税信息共享,构建征管工作合力。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税收征管,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规范纳税秩序,促进税收均衡入库。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促进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大对全县“三资”清查摸底力度,形成可清理盘活资产资源清单,明确各项闲置“三资”的盘活处置路径,全力提高国有“三资”使用效益。
(二)优化结构,着力保障改善基本民生
一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瞄准民生短板精准投入,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堵点问题。推进教育强县战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医疗服务提质升级,支持提升医疗救治和重大疫情防控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文化惠民体系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支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加强涉农资金统筹,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机制,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人民群众打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农村土地第二轮延包、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和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政策,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保护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三是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城乡低保、困难群众救助、特困供养等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实现应保尽保。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孤儿、流浪乞讨人员、重度和困难残疾人,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机制,为困难群体救急解忧。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协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创业贷款贴息等各项扶持政策,帮助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等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三)强化管控,着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严格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指导意见》(湘政发〔2024〕14号)要求,坚决破除基数、优化财力配置,加力统筹整合、提高资金效能。坚持量入为出、严明支出秩序,优先确保“三保”、债务还本付息、大事要事等重点事项支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强化事前评估论证,坚持精打细算上项目,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强化预算约束,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严格预算调整事项,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二是稳妥有序化解债务。完善政府性债务常态化监管机制,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化解计划,确保三类债务之和合理增长,政府性债务风险持续降低。积极拓宽化债筹资渠道,加快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和财政存量资金,增强政府化债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政策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三是有保有压控支出。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适应“过紧日子”的常态,完善“过紧日子”的机制。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勤俭办事,继续压减行政运行经费、会议差旅、咨询培训、节庆论坛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削减低效、无效项目经费。严格定员定额标准,实行一般性支出预决算“双控”制度,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腾出财力保障全县刚性支出、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大项目支出需要。
(四)统筹兼顾,提升财政管理改革效能。
坚持科学谋划、精准理财,着力提升财政保障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债务管理要求,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大力争取新增债券资金,着力破解项目资金瓶颈。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完善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管好用好债券资金。二是精准实施监督。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确保财政政策落地见效。强化会计监督检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监督检查,规范财务秩序。做好“互联网+监督”平台民生资金监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提升管理效能。继续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相关功能。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及时掌握各预算单位非税收入的项目、金额及收缴时间等要素,完善非税收入动态监管。落实湖南省预算评审管理实施细则,加快建立我县预算评审制度,为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奋楫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谋新篇!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下,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指导,虚心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当作为、奋勇向前,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田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5.地方政府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6.新增债券:新增债券包含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7.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按照债券资金核算要求,新增一般债券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8.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按照债券资金核算要求,新增专项债券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9.再融资债券:是指为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而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即“借新还旧”债券。
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但不包括上划中央税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11.非税收入: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单位依法利用行政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的税收之外的财政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
12.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13.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时,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实际完成数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
14.“三保”支出:指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方面的支出。
15.增值税留抵退税: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提前全额退还。
16.国有“三资”:指国有资产、资源、资金。
17.两个全覆盖:“四本”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和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全覆盖。
第二部分 相关说明
2025年县级财政预算,于2025年1月11日经新田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一、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025年,湖南省对新田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22163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8038万元,增长3.76%。其中:
(一)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436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01%。其中:所得税基数返还455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1021万元,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733万元,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1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1865万元,其他返还性收入288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19994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7434万元,增长3.86%。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62179万元,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21595万元, 结算补助7674万元, 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41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7897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8434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60万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11746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219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0507万元,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34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4214万元, 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431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719万元,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8181万元,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935万元,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58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9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00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728万元。
(三)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1733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60万元,增长3.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0万元, 教育支出7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1万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0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0万元, 卫生健康支出400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3402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100万元,农林水支出8230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912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480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249万元,金融支出4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400万元,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17万元。
二、举借政府债务情况
(一)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2024年,政府债务总限额53642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3603万元(外贷限额无),专项债务限额212820万元。截止202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3642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23603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12820万元。
(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
2024年,省转贷新增债务限额391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6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3500万元。据此,发行一般债券5600万元,专项债券33500万元,平均期限15年,平均利率2.27%。
2024年,发行再融资债券71142万元,其中置换一般债券35442万元,置换专项债券35700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
2024年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金3938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39380万元,专项债务无,支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16554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利息9344万元,专项债券利息7210万元。
2025年预算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金389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38900万元,专项债务无,支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18477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利息9877万元,专项债券利息8600万元。
(四)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安排情况
2024年我县新增债券资金为39100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5600万元,专项债券33500万元。一般债券资金安排情况为民兵训练基地二期工程242万元、市政维护工程282万元、国省干线、农村公路81万元、G234竹林坪到县城公路建设项目403万元、G234竹林坪到县城公路建设项目597万元、市政维护工程418万元、国省干线、农村公路119万元、民兵训练基地二期工程358万元、市政维护工程180万元、公路养护项目250万元、平安城市建设项目982万元、LED道路照明节能治理建设469万元、怡华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219万元、毛俊水库新田灌区工程建设项目1,0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安排情况为新田县中医医院门诊、医技、内科住院综合楼项目5000万元、新田县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22500万元、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6000万元。
新田县2025年县财政预算草案中未预计当年新增政府债券资金收入,未做安排。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24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为重点,严格落实政府习惯“过紧日子”思想,立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扎实履职尽责,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走深走实。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预算绩效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在预算绩效管理实现“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平台赋能,打通数据壁垒,形成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的全链条绩效管理,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利刃”作用,助力财政管理迈上新台阶。
在预算编制初期,各部门依据县委县政府战略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重点,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将宏观目标细化到具体项目和资金使用环节,确保每个资金使用方向都有明确的绩效导向。建立“三方会审”的目标审核机制,邀请财务和评审专家参与,抽取了24个预算单位的整体目标、项目目标开展会审,整理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单位规范、完整、准确申报绩效目标,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预算执行中,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对年初预算安排的439个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和目标完成程度实施“双监控”,对发现的项目进度滞后、项目效果不及预期的问题,督促主管部门制定有效措施,及时纠偏,确保目标达成,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在决算过程中,利用决算数据,组织全县预算单位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自评报告。并对35个预算单位自评结果实施抽查,建立问题台账,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提供参考。
2.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进一步优化。将重点绩效评价前移,覆盖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优化重点绩效评价结构,提升评价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结果应用的有效性。
在事前绩效评估方面。对2024年拟申报专项债券资金的4个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综合评分分别为92分、91分、88.5分、86分,在立项必要性、绩效目标合理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总体评估中结果较为理想,但在成本控制、过程监管、资料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报告的意见立即作出反馈,严密核算相关成本、完善过程监管制度、健全资料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申报成功、落地实施、目标实现。
在绩效运行监控方面。在部门自行监控的基础上,综合资金来源因素,我县选择了2个县本级资金的政府采购项目、2个特别国债资金项目开展重点运行监控。综合评分分别为91分、90.25分、89分、86分,项目整体运行平稳、目标达成率较高,但仍然存在项目进度滞后、流程管理欠规范、项目监管不足等问题。我局迅速将绩效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主管部门,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保障进度。主管部门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回应,及时纠偏,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效完成。
在事后绩效评价方面。在确保“四本”预算全覆盖的前提下,对部门整体支出、专项债券项目、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等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同时,还对乡镇财政综合运行情况、县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了解乡镇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投入产出、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县财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的综合绩效情况,规范财政管理,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3.部门联动成效进一步凸显。
发挥财会监督、审计监督各自优势,建立健全财审联席制度,强化财审联动制度,将事后监督延伸到事前、事中,进一步有效防范经济腐败。
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将财审联动贯穿绩效管理全过程,实现“信息共享、工作共推、整改共促、结果共用”四位一体财审联动机制。176个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申报、绩效自评报告和439个项目绩效运行监控,以及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包含事前评估4个、绩效监控4个、绩效评价12个)同步报送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的合力,共同推进问题整改,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资金安全有效。
在零基预算改革方面。邀请人大财经委、审计部门参与指导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部门联动,增强权威性、全面性。组建4个改革指导工作小组,分别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和群团组织共计33个单位2025年预算申报工作开展业务指导,宣传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政策和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
在项目评审方面。构建“评审+审计”模式,探索工程项目联合评审,防范群腐土壤滋生。全年完成评审项目810个,送审金额11.36亿元,共计审减2.21亿元,审减率19.45%,极大地减少了财政资金浪费,让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紧要处。
(二)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够深刻。部分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认为预算编制完成后,资金拨付到位就完成了任务,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绩效情况关注不足,缺乏主动开展绩效管理的意识。一些经办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理解不深,在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评价等环节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导致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2.绩效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虽然财政部门已建立共性绩效指标框架,教育、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也已建立分行业分领域核心指标指引,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和项目,缺乏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例如,在新兴的数字经济产业相关项目中,难以找到合适的量化指标来准确衡量项目绩效。
3.部门协同不够通畅。尽管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存在一些障碍。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数据共享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例如,在跨部门的重大项目中,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迟和资源浪费。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和能力。一是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宣传活动。通过政府网站、社交媒体、工作简报等渠道,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成功案例,提高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经办人员,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培训、实务操作培训、案例分析等。除了集中培训外,还可以开展在线学习、实地指导等培训方式,帮助经办人员熟练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2.借助第三方力量,完善绩效指标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和项目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绩效指标体系。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各类项目的绩效特征,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库。例如,对于文化产业项目,建立包括文化产品产出量、文化传播影响力、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等指标的体系。
3.强化部门协同,优化工作机制。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建立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项目申报、审批、执行和评价过程中,各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减少沟通成本。